溫泉地質區-馬槽

溫泉詩歌

溫泉  
作者:王晟安

熱呼呼的溫泉,
冒著一縷縷的白煙
向疲憊的旅客招手
男湯、女湯 ,
冷泉、熱泉 ,
沉浸在溫泉美妙的懷抱
身心舒暢 暖烘烘,
精神光采 不畏寒冬。

泡湯樂趣

快樂時光  作者:張偉志
 
  夥兒一到大眾溫泉池時,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下水去,起先大家先用手腳去試著水溫,剛開始雖按我看放大圖然感覺到蠻燙的,但等一會兒,將全身浸泡在熱湯中,就不再感到那麼的燙了,反而感到水溫剛剛好。很難得同學們能一起泡溫泉,享受那種漂浮舒暢的感覺,在浸泡中我的額頭不斷冒著水珠,但不知是汗珠或是熱氣的關係,不過仍感到愈泡愈舒服。
  泉池中的快樂時光,就在同學們的歡樂嘻笑中接近尾聲,大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那令人舒暢、著迷的泉池,而同學們在泡湯後,每個人都感到精神奕奕,並且帶著一顆喜悅感恩的心情回家。

        
溫泉之旅

激烈的地熱景觀與怵目驚心的水管

(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,發稿時間2001年09月18日12時30分,歡迎引用)
北經陽明山往金山公路,於馬槽橋前100公尺處,因納莉颱風豪雨沖刷,路基流失達30公尺左右,短期恐難修復,兩端點已做成警示措施與夜間警示燈,惟仍有民眾不顧警示擅自闖入,據陽明山警察隊蔡合順隊長表示,已有民眾因強行開車通過而掉落受傷,陽管處再次呼籲遊客勿進入,以免發生危險。

 槽是一個典型的熱液換質帶崩陷凹谷,崩陷的規模比小油坑還大,這裡剛好位於斷層帶,而且又是後火山作用仍在進行的地區,加上山壁和谷地的落差大,遇到地震、颱風或大雨很容易崩塌。

按我看放大圖 1986年這裡發生大山崩,跨溪的馬槽橋被直衝下來的土石沖毀,現在新建的馬槽橋上方還可見明顯山崩崖及落石堆滿谷地

 這個地方目前是個管制區,遊客不得進入,站在按我看放大圖馬槽橋上仍然可見活動激烈的地熱景觀,強烈的噴氣,成垂直線的大崩山崖,都是這地區的特色,但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爬了滿地的溫泉水管,在當地工作的工人告訴我們,這些水管都是接引溫泉水,供溫泉旅館使用的,接引管線之前須向陽管局申請。至於為何會有這種雜亂的水管景象,那是因為許多舊管未拆,新管又陸續出現,才會發生這種水管滿地爬的嚇人景象。

按我看放大圖 馬槽目前已收歸陽管局管理,我們期盼這樣的景象趕快改善,希望享受溫泉的同時也能看到美麗的景觀。

我思我見

小小溫泉大學問

作者:林怡辰

 天帶領我們參觀的洪老師說台灣溫泉分兩大系列:

  1. 碳酸系列:如烏來、中央山脈兩側、一直到屏東四重溪、還有知本老爺全部都是碳酸系溫泉,那溫泉是清澈的、可以喝的。
  2. 火山系列:火山系列是硫磺泉,有點酸酸的、鹹鹹的、不可以飲用,整個大屯山系都是。

溫泉的形成也有兩種:一種是地底下有熱水直接由地岩層裂縫流出,另一種是只有地熱氣,鑽地熱井後引水注入加熱而成,而目前馬槽地區的溫泉這兩種都有。

 原來平常看起來不起眼的溫泉,竟然有這麼大的學問呀!真感謝所有的老師們為我們如此詳細的解說,讓我們擁有這一趟美好又有知識的知性之旅。

煞風景的水管

    作者:鄭宜蕙

 在遊覽車上,山上霧氣按我看放大圖濛濛,遊覽車沿著崎嶇難行的道路往上走,經過一番等待,終於到了馬槽橋,眺望遠處,地底的熱氣不斷的湧出來,處處都是經過山崩後所呈現的斷崖。

 令人驚奇的是整個谷地爬滿了灰色的水管,一個工人正穿梭其間工作著,這些雜亂的水管和我們所要學習的地質景觀似乎不太協調,老師對此地的地質歷史做詳細的解說,總算了解此地收為保護區的必要性。

重新打造

重新打造馬槽-溫泉地質區
規劃者:劉思源 郭旻臻

按我看放大圖
按我看放大圖
位置圖
規劃圖
  • 馬槽地區目前被列為地質保護區,為考慮安全理由及不破壞原來稀有的地質景觀,所以這一地區的規劃,我們以馬槽橋下一小塊山谷為主,至於靠近山崩崖的山谷,我們希望能保有原來的面貌,作為一個地質的保護區。現今的馬槽溫泉生態區滿布著溫泉管線,沒有好好的保護,實在太可惜了!
  • 想法一:沿著現有的步道,建立安全和景觀配合的參觀步道-可到達每個不同的區處,分為:親子泡腳區、管線接駁處、特殊岩石觀賞研究按我看放大圖區、地質溫泉分析區…等。可漫步其中觀賞風景,也是個休閒健身步道,可以初步的了解地質的變化以及溫泉分布的情況。
  • 想法二親子泡腳區-可開放遊客下去接觸溫泉按我看放大圖的區域,讓遊客泡泡腳,享受馬槽溫泉特殊的純淨水質,更可以開放學習者進行測試水質、觀察與記錄等研究。
  • 想法三:管線接取處-由於現今的馬槽溫泉管線雜亂無章、零零落落的,非常不美觀。所以要規劃一個特定地方,分成幾條大管線,沿著特定路線,再由民間業者以小管線取用。不可開放遊客進入,但可向政府登記申請管線使用及管理。
  • 按我看放大圖想法四特殊岩石採集區-由於馬槽溫泉地區的地質生態非常豐富,有安山岩、火成岩等…多樣岩石種類,所按我看放大圖以可劃定特區,作一個開放的岩石教室,進行岩石觀賞研究。